舉例說明財務報告舞弊用會計手段是怎樣舞弊的?
1、財務舞弊是指利用會計制度及編制財務報表方面的漏洞,有目的、有預謀、有針對性的財務造假和欺騙,用財務欺詐等違法違規手段,給舞弊人帶來經濟利益,而最終導致他人或投資人受到傷害或遭受損失的故意行為。
2、(1)提前確認收入:這一舞弊手段經常與會計人員錯誤的職業判斷聯系在一起,即將不符合收入確認條件的業務確認為收入。
3、克服畏難情緒,要一身正氣,敢于打假查假。只要認真細致,熟悉作弊的手法和“訣竅”,出于公心,無論作弊者怎樣詭秘、狡詐,總有蛛絲馬跡可尋,總有異常現象顯現,只要抓住關鍵線索,順藤摸瓜,就不難發現和證實問題。
4、常見的會計舞弊手段如下:隱瞞收入。舞弊者不向交款者開具收款收據或發票,或將相關票據撕毀,隨意隱瞞收入,收入不登記入賬。虛列支出。舞弊者虛列支出,如虛列職工薪酬等,將虛列支出的現金占為個人所有。
5、“整容”式財務舞弊“整容”式財務舞弊通常表現為會計處理錯誤,比如提前確認收入、滯后確認費用、錯誤利用資產減值相關的會計估計以規避減值損失(如應收賬款壞賬、商譽減值等)等。
6、(4)以低息或高息發生資金往來,調節財務費用。如××股份公司將12億元的資金(占其資產總額的69%)拆借給其關聯企業。
上市公司財務報表舞弊動因及操縱手段分析
1、財務舞弊并非始于管理層的不誠實,而是發端于某種環境,激進的財務業績目標與目標未實現將視為不可寬恕。也就是說財務報告舞弊源于某種“壓力”:如公司為獲取信貸資金、配股、增發新股,就有可能進行財務數據的粉飾。
2、財務舞弊內涵 財務舞弊是指利用會計制度及編制財務報表方面的漏洞,有目的、有預謀、有針對性的財務造假和欺騙,用財務欺詐等違法違規手段,給舞弊人帶來經濟利益,而最終導致他人或投資人受到傷害或遭受損失的故意行為。
3、會計舞弊的手段之高明、范圍之廣泛、影響之惡劣、造成的損失之巨大、對全球經濟的危害之深重。因而,中外學者孜孜鉆研,紛紛把研究的方向投向會計舞弊這一研究領域,期盼找到有效的解決辦法。
4、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手段 利用企業之間的關聯交易,提高經營業績,粉飾財務報告。一般而言,國內的上市公司大多屬集團型企業,無論是從公司結構、組織形式、還是經營涉足范圍、各個運作環節等,大多處于一種復合形的多元架構。
不屬于會計舞弊識別的手段有
由于被審查單位內部控制的固有限制,查賬人員進行的會計審查,并不能保證發現所有的錯誤或舞弊。
如何識別財務舞弊如下:虛報或高報費用:與費用相關的活動并未實際發生,憑空捏造費用項目,或雖然實際發生,但報銷金額卻高于實際金額,從而虛報或高報費用。
(1)提前確認收入:這一舞弊手段經常與會計人員錯誤的職業判斷聯系在一起,即將不符合收入確認條件的業務確認為收入。
還沒有評論,來說兩句吧...